Workflow
“首发”如何变“长发”(现场评论)
人民日报·2025-07-15 05:53

首发经济转型案例 - 百联ZX创趣场通过转型为全国首座聚焦次元文化的商业体,开业18个月累计客流超1500万人次,销售额超5亿元[1] - 商场通过吸引首店入驻、专业运营等方式实现深度转型,从传统百货业态转变为动漫IP场景体验式消费场所[1] - 案例展示了首发经济在激活商业活力方面的潜力,通过创新业态吸引年轻消费群体[1] 首发经济发展现状 - 行业出现滥用"首"字招牌、同质化竞争、可持续性不足等问题,需要从"首发"转向"长发"发展模式[1] - 部分企业将首发活动嵌入产业链协同网络,如新能源汽车品牌推出涵盖销售、维保、回收等环节的"首发套餐"[3] - 家居企业通过首发展览提供"智能家居-社区服务-适老化改造"的全场景解决方案,实现产业链协同[3] 区域差异化发展策略 - 上海依托进博会试点"保税展示+首发预售"模式,降低跨国品牌试水成本[2] - 深圳利用供应链优势打造硬科技首发基地,聚焦智能穿戴等领域的全球新品首秀[2] - 洛阳、西安等地围绕汉服体验、非遗手作打造沉浸式消费场景,赣南实现脐橙"树上熟"直采首发[2] 政策支持与监管创新 - 需要解决传统监管方式与新业态的适配问题,在审批流程简化、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加强[3] - 杭州、成都等地为发展低空经济划定试验区域,允许企业可控范围内测试并同步制定安全标准[3] - 政策需在风险防控与创新激励间取得平衡,为新业态提供探索空间[3] 行业发展前景 - 首发经济作为引擎,能够激活商业活力、消费潜力和创新能力[4] - 需要打造首屈一指的产品力、贯通产业链、建立领先标准体系以实现可持续发展[4] - 行业有望从"一时热"转向"一直热",从"一枝独秀"发展为"多地开花"格局[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