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天气下,为何人们会感觉比预报温度要热?
人民日报·2025-07-15 06:03
首先,个人所处的客观环境不同,譬如身处公园还是闹市区,位于通风还是密闭的环境中,对温度的感 受是不一样的;其次,体感温度和大气湿度关系密切,只要气温达到33摄氏度左右、相对湿度达到 80%,人就会感到非常闷热。 今年,副热带高压北跳得早,并呈现出西伸趋势,"体格"较为庞大。同时,受副热带高压边缘偏南气流 的控制,水汽输送非常充分,造成相对湿度较大,北京等地较早出现湿热的"桑拿天"。 专家提醒,此次中东部大范围高温天气过程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南方湿热特征明显。公众应尽量 减少户外活动,高温条件下作业和白天需要长时间进行户外露天作业的人员,应当采取必要的防护措 施,同时各地需做好能源保供和人体健康防护等工作。 不久前,国家疾控局和中国气象局联合发布了首个国家级高温健康风险预警和健康提示。和一般天气预 报不同,预警分5个等级,按照与高温相关疾病风险分析得出。公众可按照风险等级采取相应措施,包 括保持室内凉爽、避开高温时段外出、减少户外活动、保证充足饮水等,更好防范高温带来的不利健康 影响。 入夏以来,我国各地高温天气不断出现。南方高温持续,华北地区遭遇长时间湿热天气。中央气象台预 计,未来一周,河北中南部、黄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