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工业“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
辽宁日报·2025-07-15 09:08
工业绿色转型成效 - 华能大连电厂通过超低排放改造实现供电煤耗较十年前下降12克/千瓦时 年减排二氧化碳超40万吨[1] - 辽宁省"十四五"期间实施工业节能监察企业722家次 为402家企业次提供公益性节能诊断服务[1] - 2024年全省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3.9% "十四五"以来累计下降13.6%[1] 绿色制造体系建设 - 辽宁省累计培育国家级绿色制造单位204家 省级绿色制造单位697家[2] - 大连中国移动数据中心获评国家绿色数据中心[2] - 在丹东 营口 阜新 铁岭 朝阳等地开展绿色制造政策标准解读 组织697家单位参加动态管理培训[2] 资源综合利用进展 - 鞍山冶金渣综合利用率达80%以上 本溪粉煤灰综合利用率达99%[2] - 大连长兴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列入国家"无废园区"名单[2] - 推动重点行业工业固废源头减量和综合利用提质增效[2] 绿色技术创新成果 - 东北大学设计研究院600kA级超大容量铝电解槽技术入选国家工业节能技术推荐目录[2] - 沈阳世杰电器高电压大功率成套固体电蓄热炉技术入选国家工业节能技术推荐目录[2] - 沈阳宏程世纪制冷设备冷热水机组入选工信部"能效之星"装备产品[2] 企业能效标杆示范 - 恒力石化(大连)化工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获评国家能效"领跑者"企业[1] - 制定钢铁 石化 有色金属 建材4个重点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1] - 加快鞍山 本溪 营口国家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建设[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