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工智能成广西本科新生必修课
广西日报·2025-07-15 10:40

课程设置背景与目标 - 广西计划从2025年秋季学期起,在所有普通本科高校的一年级新生中全覆盖开设人工智能通识课作为必修课 [1][3] - 课程建设原则为"导认识、导兴趣、导重点、导原理",旨在构建"全覆盖、分层次、高质量、有特色"的人工智能通识教育体系 [3] - 此举旨在回应国家战略并满足广西本地发展需求,特别是在中国—东盟自贸区前沿的数字经济、跨境贸易等领域对具备AI素养的复合型人才日益迫切的需求 [3] 试点实施与初步成效 - 2025年春季学期,广西选取了6所代表综合类、理工类、师范类、财经类等不同类型的高校先行开展试点 [2] - 试点课程一经推出便广受欢迎,选课名额迅速被抢空,学生参与热情远超预期,课堂互动活跃,跨学科应用讨论尤为热烈 [2] - 基于试点成功经验,自治区教育厅迅速推进该课程在全区所有普通本科高校的全覆盖 [3] 课程内容与模块设计 - 课程教学体系初步成型,由"通识基础"、"算法原理"、"交叉融合"、"实践创新"四大模块组成 [5] - "交叉融合"模块以"AI+X个性化"为核心理念,由各高校共建共享,已形成覆盖智能制造、医药健康、智慧农业等领域的首批34个教学案例 [5][7] - 课程针对理工、管文、艺体等不同学科专业的学生开发出针对性内容,例如理工版适度增加数学原理,管文版侧重商业应用案例分析,实现精准覆盖和个性化培养 [7] 教学模式与校企合作 - 试点院校普遍采用"知行合一"的教学模式,将实操环节融入课程体系,注重通过案例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思维方式 [8] - 广西师范大学推行项目式学习模式,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围绕"AI+教育"等主题开展创新实践 [8] - 桂林理工大学与华为、润建股份等企业建立了"需求对接—课程共建—实践共育—成果共享"的全链条合作模式,并联合打造三级实践平台 [8] - 广西财经学院校企联合打造的"广财小智"虚拟仿真大模型平台已应用于课程教学,在AIGC技术场景下教学成效显著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