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贸一体化政策导向 - 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强调培育内外贸优质企业,推动企业灵活整合国内外市场资源[1] - 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电商平台等多方协同为企业拓宽贸易渠道[1] 企业转型案例 山东临沂新盾服饰 - 原主营男装批发,2016年建立服装厂并拓展外贸业务,产品曾在美国市场受欢迎[3] - 2025年受国际贸易环境影响库存积压近百万件,通过京东"出口转内销2000亿扶持计划"日均订单达数万件,28小时售出30余万只积压碗盘[4][5] - 采用"生产供货+平台托管"模式,京东承担营销推广和物流配送环节[3] 江苏千里马袜业 - 原95%产品出口,2025年国内销量同比增长50%,生产线开机率保持80%以上[7] - 通过"三同"认证后迅速打开内销市场,单场促销活动卖出上千单[8] - 获得"苏州制造"品牌认证并入驻天猫、京东、苏宁等电商平台[9] 福建号手服饰 - 泳装生产企业,2025年内销占比预计提升至80%,与鸿星尔克合作带来新增量[10][11] - 建立自主品牌和数字化管理系统,年投入数百万元研发,推出数千款产品[12] - 计划以品牌授权形式拓展跨境电商业务[12] 浙江昌潮文具 - "鼎力"品牌产品销往100多个国家,同生产线处理国内外订单[14] - 开发"波波鹅"IP产品,首批订单达300万元,10余家企业获授权生产[16] - 与故宫等景区合作开发IP产品,年产值达400亿元[16] 行业支持措施 - 京东推出"出口转内销2000亿扶持计划",设立"厂货优选选品中心"陈列5000余款厂货[4] - 张家港市市场监管局半月内协助企业获得"三同"认证[8] - 晋江政府举办产业带对接会,整合海外联络点促进供需对接[12] - 义乌市政府对参展企业给予补助,文具展成交额达7.67亿元[14][17]
用好两个市场 实现内外贸一体化(新视窗)
人民日报·2025-07-16 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