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戈壁长出片片绿洲(美丽中国·这里的荒漠化这样治)
人民日报·2025-07-16 06:10
光伏治沙模式 - 塔拉滩荒漠化率曾高达98.5%,通过"光伏+生态+农牧业"模式实现荒滩变绿洲[1] - 光伏板能防风挡沙固沙,降低风速50%,减少土壤水分蒸发量30%[2] - 光伏发电产生冷凝水+清洗用水+减少蒸发,使植被覆盖率提升到80%以上[2][6] 光伏产业发展 - 国家电投集团2011年启动建设,整合多家国企资源形成千万千瓦级太阳能生态发电园[2] - 截至2024年底园区引进68家光伏企业,光伏并网装机达1773万千瓦[2] - 青海省推动光伏产业与生态治理融合,印发光伏产业林草沙地利用区划报告[6] 牧光互补效益 - 光伏园区亩产草量174公斤,年产草11.8万吨,可满足20万只羊采食[5] - "光伏羊"模式使企业节约除草成本,2023年项目吸纳周边农牧民务工3000多人[5] - 园区修建6个生态牧场,实现羊群板下吃草+夜间归棚的循环系统[4] 经济带动效果 - 2024年共和县村集体经济收益达3445.35万元[7] - 14个光伏产业覆盖村集体经济纯收入超600万元[7] - "光伏羊"品质受市场青睐,牧民养殖成本显著降低[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