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要来了!中医教你“冬病夏治”
新华网·2025-07-16 09:00
中医药行业发展趋势 - 冬病夏治特色疗法在中医医院普及率高 超过85%二级中医医院和90%三级中医医院开展三伏贴等服务 [3] - 三伏贴作为主流疗法具有操作简便优势 采用白芥子 细辛等温阳药材 贴敷肺俞 肾俞等穴位 成人每次6-8小时 儿童2小时 [2] - 中医医疗机构服务规范化要求提升 专家强调需在正规机构由专业医生操作三伏贴等治疗 [3] 中医诊疗技术应用 - 三伏贴适用病症范围明确 针对呼吸 循环 风湿免疫系统疾病 需连续三年疗程 每伏前三天贴敷 间隔10天 [2] - 禁忌症管理严格 恶性肿瘤 强过敏体质 皮肤病患者禁用 2岁以下小儿慎用 [2] - 辨证施治原则突出 需因人辨证开穴后再贴敷 [2] 中医养生服务拓展 - 夏季食补方案差异化 北方注重养阴生津 南方侧重清热利湿 推荐绿豆汤 扁豆粥等清补食材 [4] - 晒背疗法标准化 阳虚体质者适宜8-10点进行 时长从10分钟逐步增至30分钟 需补淡盐水 [4] - 睡眠调理方案系统化 建议11点前入睡 配合药材泡脚 避免夜宵和晚间剧烈运动 [5][6] 中医预防保健创新 - 空调病防治方案细化 建议避免冷风直吹关节 已患病者可饮用姜苏茶 热粥驱寒 [6] - 防暑措施多元化 包括携带淡盐水 按揉内关穴 限制睡前电子设备使用等 [6] - 体质差异化服务加强 湿热体质推荐冬瓜薏米老鸭汤 寒凉体质适用姜枣茶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