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胜利80周年)抗日烽火中的台湾伉俪
中国新闻网·2025-07-16 18:02
台湾同胞在大陆的革命岁月 - 1946年除夕,一群台胞在张家口欢度台湾光复后首个春节,林天民母亲操办年夜饭,北方饺子和闽南菜摆满餐桌,闽南乡音不绝 [1] - 林天民父母生于日据时代的台湾,父亲牢记"我们是中国人"的教诲,后赴日本庆应义塾大学学医并接受共产主义思想,1943年辗转至大陆参加抗战 [3] - 父母最初在太原医院工作,为解放区输送药品并掩护被追捕的台胞,后因暴露行踪改名换姓进入晋察冀边区,父亲林思平在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任外科医生 [3] 革命夫妻的工作与生活 - 林思平在解放区连续手术曾饿昏在手术台,以北方方言自嘲缓解紧张气氛,对手术要求极其严格,视手术台为战场 [6] - 林思平热爱摄影,为家人拍摄大量生活影像,包括子女"揪耳朵"模仿驴咬猪耳的滑稽场景 [6][8] - 母亲卢莉在后方教授妇女文化课、书写宣传标语,与丈夫互相扶持度过战争年代,新中国成立后林思平在北京军区总医院任教授至1991年离世 [6] 家族记忆与历史传承 - 林天民2016年整理父亲200余张老照片制成画册《百年林思平》,遗憾未详细记录父母婚期等细节 [7] - 1972年母亲收到台湾胞弟家书,提及"小学三年级后再未见二姐",反映两岸亲人分离的悲剧 [7] - 林天民录制家族影像供后代观看,批评台湾历史教育偏颇导致年轻人不了解两岸历史联结,强调"历史悲剧不能重演"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