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急救网络建设 - 云南省急救中心搭建全省统一的院前急救指挥调度云平台和"120"急救专网,实现全省急救信息互联互通,有效缩短急救半径[2] - 昆明主城区院前急救平均到达时间从2020年的17分钟缩短至12分钟,覆盖近850万常住人口,配备220辆救护车[2] - 南京市急救中心实行"六个统一"运行模式,包括统一规划、统一平台、统一调度等,提升急救效率[3] 急救效率提升案例 - 云南省急救中心调度系统1分钟内完成求救电话响应与车辆派送,12分钟抵达现场[2] - 南京市急救中心通过联动交警"金陵铁骑"在下班高峰期仅用13分钟完成跨院转运[3] - 急救流程标准化:吸氧、生命体征监测、绿色通道开通等操作形成规范流程[2][3] 长途医疗转运痛点 - 跨省转运服务供给不足,多数省份"120"救护车不提供跨省服务,患者需依赖私人救护车或高速口交接[4] - 私营救护车缺乏ECMO、呼吸机等专业设备及资质医护人员,存在安全隐患[5] - 非急救需求(如转院、出院护送等)缺乏标准化服务,资源难以满足需求[6][9] 地方实践经验 - 云南省急救中心提供长途转运服务,32小时内完成昆明至上海跨省转运,配备1医1护2驾驶员,收费透明[6] - 南京市急救中心改造救护车硬件,增加氧气接口至4套,配备定位与监控系统保障跨省转运安全[8] - 建立病情评估机制:提前联系转入医院、规划氧气用量、制定紧急预案[7] 行业规范化建议 - 建议开通非院前急救转运专线,与"120"一体化管理,规范车辆、人员资质及收费标准[9] - 推动氧气接口标准化,建立跨区域供氧支持体系或城市间接力转运机制[10] - 完善高值耗材(如ECMO电极片)收费政策,保障急救服务可持续性[10]
“120”不出省?救护车半路加价?面对众多问题——长途医疗转运服务有待完善
人民日报·2025-07-17 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