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批卓越工程师培养改革硕士生毕业,超70%服务国家战略
新京报·2025-07-17 09:47
卓越工程师培养改革成效 - 首批2100多名专项试点硕士生顺利毕业,71%留在本领域企业就业,精准服务国家战略 [1][2] - 企业提供5100多个来自产业一线的研究课题,学生在入学前选择课题,贯穿整个培养过程 [2][3] - 北航首批83名硕士毕业生中93%留在联培企业就业,多为头部企业 [3] 培养模式创新 - 采取工学交替培养模式:硕士生1年在校+2年在企,博士生2年在校+3年在企 [3] - 校企深度融合,学生兼具高校学生和企业准员工双重身份 [3] - 重建工程硕博士学位评价标准,实践成果与学位论文并列可作为学位申请依据 [7] 课程与课题设置 - 聚焦18个关键领域,校企协同建设201门"高阶性、前沿性、交叉性、挑战度"核心课程 [3] - 课题来自企业一线"真需求",提升学生解决"真问题"能力 [3] - 北航学生张川宇在联培企业完成飞行器设计实践课题,为研发工作打下基础 [6] 实践成果案例 - 首批毕业生中67人以实践成果申请学位 [8] - 中国石油大学张百川研发环保型抗高温降滤失剂,攻克五项技术难关 [8] - 张百川参与制定2项行业标准,发表1篇核心论文,完成1件专利初稿 [10] 认证标准与未来发展 - 下半年将发布《卓越工程师培养认证标准》,启动学院认证工作 [12] - 标准覆盖学院定位、质量保障、合作开放、师资建设等全过程要素 [13] - 计划到2030年推动超半数工程硕博士培养单位自主建设卓越工程师学院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