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精准使用抗菌药物 破解耐药危机
人民网·2025-07-17 11:02
超级细菌的定义与危害 - 超级细菌指对三类或三类以上抗生素同时产生耐药的细菌,治疗难度大且致死率高,严重威胁重症患者健康[1] - 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是超级细菌中的"佼佼者",被WHO列为紧急优先病原体,ICU患者检出率高达77.8%[2] - CRAB感染导致的多器官功能障碍死亡率极高,对高龄、基础病患者等群体尤为危险[2] 耐药机制与传播特性 - CRAB通过四种进化防御机制产生耐药性:形成生物膜阻挡抗生素、分泌分解酶、外排泵排出抗生素、耐药基因快速传播[2] - 该菌在医院环境中存活能力强,可通过床栏、呼吸机等媒介传播,存在跨医院传播风险[2] - 常规抗生素对CRAB基本失效,碳青霉烯类高级抗生素也产生耐药性[2] 临床诊治策略 - 早期识别和精准用药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需先广谱用药再根据病原体检测转向精准治疗[3] - 重症患者需综合考虑器官敏感性和承受力调整药物种类与剂量[3] - 临床案例显示:通过新型抗菌药物+生命支持体系联合方案,成功救治多器官衰竭的CRAB感染患者[4] 预防与研发需求 - 医疗机构需对疑似病例实施抢先隔离措施,防止交叉传播[5][6] - 日常预防措施包括勤洗手、流感季戴口罩、减少人群聚集等[6] - 行业亟需加强新型抗生素研发,现有药物库已难以应对CRAB等超级细菌[3] 抗生素使用规范 - 盲目服用抗生素存在重大风险,必须经专业诊断区分细菌/病毒感染后对症用药[5] - 发烧症状中仅部分属于细菌感染,病毒性感染使用抗生素无效[5] - 医务人员需建立"检测先行"原则,避免经验性用药导致的耐药性加剧[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