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案内容 - 参议员Elizabeth Warren等人提出《2025年价格欺诈法案》,旨在将价格欺诈行为定为非法,并授权联邦贸易委员会和州检察长对滥用市场权力的行为提起诉讼 [2] - 法案将要求年收入超过1亿美元的公司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文件中公开报告价格变化,若价格超过过去120天的平均水平,需提供产品成本和利润率细节 [6] - 年收入低于1亿美元的公司若能证明成本上涨合理,则可免受价格欺诈诉讼 [6] - 法案将额外拨款10亿美元给联邦贸易委员会用于执法 [7] 法案背景 - 法案提出之际,6月消费者价格指数显示通胀回升,且关税影响持续扩大 [2] - Warren指出大公司利用市场冲击(如通胀、供应链中断)过度涨价,而此次涨价主因是特朗普的全球贸易战 [3] - 法案文本将“突发贸易政策”和“异常市场冲击”列为分析涨价的因素 [4] 行业反应 - Costco、Best Buy、Newell Brands等公司在二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中将关税列为涨价原因 [9] - AFL-CIO和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支持该法案,认为其早已该出台 [10] 争议与批评 - 奥巴马经济顾问Jason Furman曾批评类似政策(如哈里斯竞选时的杂货店“价格欺诈”禁令)不切实际,认为其只有 rhetoric 而无实质 [11] - Warren辩称佛罗里达、得克萨斯等36个州已有价格欺诈法律且执行有效,强调该法案并非价格管制,而是对市场失控行为的矫正 [12] 政治立场 - 参议员Baldwin指责大公司抬高日用品价格、攫取创纪录利润并发放高管高额奖金,同时批评特朗普政策导致涨价加剧 [8] - 众议员Deluzio称涨价源于“失控”的企业垄断权力,需遏制大公司对民众的价格欺诈行为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