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支持与行业动态 - 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多部门印发《卫生健康行业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参考指引》,明确医学影像智能辅助诊断、临床专病智能辅助决策等多个AI医疗服务场景 [1] - 国内首个儿科大模型"福棠·百川"于2023年3月在北京儿童医院发布,4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推出"重儿·小乙"儿科AI家庭医生 [1] AI儿科医生技术能力 - "福棠·百川"整合300名以上权威儿科专家临床经验,构建覆盖儿童常见病与疑难病症的知识体系 [3] - 该模型吸纳4万多份指南和专家共识,3800多万份科研文献 [3] - "重儿·小乙"知识库包含5000份临床指南、800万篇高质量论文、7万份药品说明书、1000万例优质医患对话 [3] - AI儿科医生在北京儿童医院测试中诊断60个门诊病历,准确率堪比12名主治医师及住院医师 [2] 临床应用效果 - "重儿·小乙"上线后完成3.2万轮次咨询,其中50%处于非工作时间段,临床专家评估95%答复严谨完善 [6] - 在10名患儿疑难病会诊中,AI治疗方案与专家组意见高度吻合 [2] - AI能通过单项指标给出针对性建议,如早期识别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5] 基层医疗应用 - 基层版AI儿科医生引入北京房山区北儿窦店儿童医院,包含诊疗、转诊、培训、科普四大模块 [7][8] - 诊疗模块覆盖问诊、检查、诊断、治疗全流程,可提供标准化诊疗指导 [7] - 系统集成高清触控屏、高拍仪、语音交互等技术,支持自然语言问诊和自动生成病历 [8] - 计划在12家北京市儿科医联体成员单位推广,未来将通过云端或本地化部署促进资源下沉 [8] 运营模式与安全保障 - 医院内AI定位为医生助手,诊疗方案最终由真人医生把关 [6] - 线上AI家庭医生主要解答常见问题,用户需阅读声明并勾选同意,页面提示"AI回答仅供参考" [6] - 对疑似严重情况,AI在提供建议后会提醒用户及时就医 [6] - "重儿·小乙"已在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备案,持续组织专家跟踪评估服务质量 [6]
人工智能技术助力诊疗资源扩容 AI儿科医生上岗记(探访)
人民日报·2025-07-18 0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