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工程院院士金征宇:预制菜必须解决安全、好吃两大痛点
南方农村报·2025-07-18 18:05

行业现状与政策环境 - 预制菜产业在2023年首次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政策红利推动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期,预计2026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万亿[20][21] - 当前行业呈现"群体争雄"格局,市场集中度不足10%,远低于乳制品、肉制品等成熟行业[25][26] - 中央及地方政府(如广东省)密集出台监管文件,规范市场准入与企业资质审查,为行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29][30] 产业链与竞争格局 - 产业链上游涵盖肉制品、果蔬、粮油、调味品等原料端,中游包括专业预制菜品牌、冷冻食品企业、餐饮延伸企业及零售品牌,下游覆盖B端与C端全渠道[22][23][24] - 行业分散性反映出市场潜力,但也凸显标准化与规模化的挑战[26][27] - 多数企业产品重叠度高,品类单一、特色缺失问题普遍存在[45][46] 技术突破与创新方向 - 需突破风味保真与口感改良等现代食品工艺技术,解决"好吃"这一核心痛点[52][53][55] - 可引入区块链溯源技术实现全链条数据可查,强化食品安全核心竞争力[8][9][40][58] - 通过液氮冷冻等技术减少营养流失,开发营养餐、减肥餐等细分产品满足健康需求[56][57] 成本结构与效率提升 - 原料成本占比高且价格波动大,直接影响产品竞争力,冷链成本占总成本的25%[42] - 企业需通过供应链优化、高新技术应用及长期供应商合作稳定成本[43][44] - 预制菜通过专业化生产节省时间、空间与技能成本,解决年轻群体"不会做、不愿做"痛点[32][33][34] 市场机遇与发展路径 - 预制菜是地方特色菜系工业化重要载体,可依托八大菜系形成差异化竞争[36][54] - 借鉴西式预制菜(如牛排)经验探索国际化出海路径[60] - 行业正处于政策红利与市场需求共振关键期,需构建"特色化、品质化、智能化"的万亿级产业体系[13][14][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