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 文章通过包森家书、战斗事迹及后人追忆,展现其忠孝难全的家国情怀与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 [1][2][3] 人物生平与早期经历 - 包森原名赵宝森,1911年7月生于陕西蒲城贫苦农民家庭,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 - 青少年时期积极参加反帝反封建活动并多次被捕,1937年3月进入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1] - 七七事变后从延安奔赴华北抗日前线,在晋察冀根据地作战,后任33大队总支部书记 [1] 主要军事成就与贡献 - 1938年6月率40多人在河北兴隆开辟游击区,期间作战数十次,歼灭日伪军数百人并缴获枪支数百支 [1] - 1939年4月指挥部下活捉日本宪兵大佐赤本,震动日本朝野,同年秋被任命为冀东军分区副司令员 [1] - 1940年7月设伏蓟县白草洼,激战14小时全歼日军骑兵精锐武岛中队,开创冀东整连全歼日军先例 [2] - 1942年1月指挥果河沿战役,以7个连兵力毙俘敌伪中佐以下近千人,创造以少胜多奇迹 [2] 社会影响与个人声誉 - 在冀东地区妇孺皆知,被民众亲切称为“包队长”、“包司令”、“包团长” [2] - 敌军视其为克星,伪军间常以“出门打仗碰上老包”作为咒语 [2] - 上百次参与战斗并多次负伤,始终坚守指挥前沿 [2] 牺牲与纪念 - 1942年2月17日在河北遵化与日伪军遭遇战中胸部中弹牺牲,时年31岁 [2] - 在河北石家庄、天津盘山、北京平西等多处烈士陵园建有包森烈士纪念碑 [3] - 后人扫墓时见其墓旁松柏系满学生瞻仰后自发敬献的红领巾,象征英烈精神星火相传 [3] 家族传承 - 包森的侄孙表示其父亲深受包森感染投身革命,参与解放兰州、宁夏剿匪及抗美援朝战争 [3] - 家族将“家国担当”视为包森用生命写就的家训 [3]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抗日英雄包森:千里击强虏 剑吼长城东
新华社·2025-07-18 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