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城市建设部署 -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将"着力建设富有活力的创新城市"列为七大重点任务之一,创新被置于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目标的首位[1] - 会议明确要"精心培育创新生态,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不断取得突破",要求城市实现要素高效聚合、制度精准适配、主体深度协同[3] - 创新被视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和走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新路子的核心动力[1][3] 创新生态培育案例 - 深圳南山"机器人谷"形成"上午研发、下午测试、晚上迭代"的协同效应,2024年深圳机器人产业链总产值超2000亿元[2][3] - 杭州通过高能级科创平台和科创基金培育出宇树科技等创新企业,形成创新"热土"[4] - 长三角地区打破区域壁垒,思必驰联合上海交大等技术攻坚成果应用于奇瑞、吉利等车企[7][8] 差异化发展路径 - 专家强调需避免"千城一面",应根据城市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精准定位,激发特色优势[5] - 江苏向61家"筑峰强链"民企下放高级职称评审权,天津推动高铁站、产业、城市深度融合[9] - 北京中海大吉巷、贵阳"新印1950"等城市更新项目成为"人、城、产"融合的创新支点[9] 城市枢纽功能强化 - 会议提出发挥城市在"双循环"中的枢纽作用,需通过创新驱动、产业集聚、消费升级激发潜力[10] - 京津冀汽车产业链实现跨区域零部件协同,义乌依托市场优势培育信息光电、新能源汽车集群[10] - 重庆依托中欧班列发展外向型经济,海南儋州通过高水平开放集聚全球优质资源[10] 改革赋能创新 - 段进院士指出需通过制度创新释放城市创造力,包括优化营商环境、扩大增值电信等领域开放[6][9] - 国家发改委将以城市更新为抓手拉动投资消费,培育新动能[9] - 创新城市建设被视为"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核心位置"的具体实践[11]
着力建设富有活力的创新城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述评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