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发展战略 -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一个优化、六个建设"的新要求,强调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目标 [1][9] - 城市发展进入存量提质增效阶段,需实现"五个转变":发展理念更注重以人为本、发展方式更集约高效、发展动力更特色化、工作重心更侧重治理投入、工作方法更统筹协调 [10] - 采用"并联式"发展模式,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叠加推进,区别于西方国家的"串联式"发展路径 [9] 人民城市理念 - 创造性提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核心价值观,强调人民群众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的主体地位 [5][6] - 注重公共物品公平正义配置,通过民主协商实现城市空间资源优化,区别于西方理论将城市视为权力博弈场所的视角 [6][7] - 构建城市治理共同体,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和"基层群众自治",实现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发展格局 [6][14] 城市治理体系 - 强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通过党建网络实现跨组织协调,破解平台经济等新业态带来的治理难题 [14] - 推动治理重心下移,健全社区治理体系,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实现政府治理与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15] - 推进城市治理智能化转型,运用数字技术构建"一网通办""一网统管"平台,实现治理模式向数据分析型、主动发现型转变 [16] 城乡融合发展 - 分类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发挥其连接城市和服务乡村的纽带作用 [18] - 实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行动,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保障进城农民土地权益,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 [19] - 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格局,防止"大城市病"与"小城镇衰落",形成城乡互促共生的新型关系 [17][20]
习近平总书记现代化人民城市理论原创性贡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原创性概念标识性概念纵横谈)
人民日报·2025-07-21 0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