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支持科研人员勇闯“无人区”(创新谈)
人民日报·2025-07-21 05:52

非共识项目的定义与重要性 - 非共识项目是指在基础研究领域创新性强但尚未达成共识、争议大、难识别、风险高的创新研究,通常难以通过常规专家评审程序获得资助 [1] - 这类项目已成为世界主要科技强国的重要关注点,各国正通过制度创新加速布局非共识领域 [1] - 非共识项目是突破现有认知、引领科技发展的重要载体,具有催生原始创新和引领技术变革的战略机遇,对培育新质生产力有重要推动作用 [2] 我国推进非共识项目的背景与举措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专家实名推荐的非共识项目筛选机制",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制定试点实施方案(2025年启动)提供政策依据 [1] - 当前我国科技发展处于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阶段,亟需通过非共识项目弥补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成果的不足 [2] - 北京市已开始探索专家实名推荐的非共识项目筛选机制,为全国提供实践经验 [4] 非共识项目筛选机制的设计要点 - 机制设计需包含定位明晰、遴选方式优化、过程管理完善、保障机制健全等关键环节 [3]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成立由一线高水平科学家组成的重大非共识项目专家委员会,采用"深度交互式研讨+专家委员会合议"的非常规遴选模式 [3] - 需注重项目管理全流程监督,防止"一言堂"和送人情问题,保障制度透明可信,实现不问出处、不设门槛、不唯过往业绩的公平选拔 [3] 非共识项目的制度创新意义 - 该机制旨在支持科研人员在国际科技竞争"无人区"开辟方向,引导其大胆探索而非盲目追逐热点或做"跟班式"科研 [4] - 现代科学技术中许多重大发现和突破往往源于非共识思想的提出,凸显制度创新的必要性 [2] - 通过构建有利于原始创新的生态,可推动基础研究高质量发展并夯实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根基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