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根区遭遇“成长的烦恼”(第一现场)
人民日报·2025-07-21 06:12
申根区历史与现状 - 1985年6月法国、德国、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五国签署《申根协定》,创建申根区,旨在实现人员和货物自由往来,推动欧洲一体化 [1] - 目前申根区已扩展至29个成员国,覆盖4.5亿人口,成为全球最大的无边境区域 [1][4] - 每天约有200万跨境通勤者,边境区域从分隔带变成协同体,成员国在教育、卫生、社会服务等多领域开展合作 [4] 申根区的经济影响 - 取消内部边检每年为成员国节省数十亿欧元成本,显著促进贸易、旅游和跨境通勤 [7] - 2024年申根区接待游客逾5亿人次,成为全球最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为欧盟经济增长注入强劲动力 [7] - 卢森堡油价较德国便宜20%,跨境加油等便利体现经济一体化优势 [3] 当前挑战与临时边检 - 自2015年难民危机以来,12个申根国家实施临时边境管控,占成员国总数的41% [1][5] - 波兰2025年7月在与德国和立陶宛边境实施30天临时管控,以遏制非法移民 [5] - 德国2023年10月恢复同瑞士、捷克和波兰边境管制,2024年9月全面恢复陆地边境护照检查并延期 [5] 制度优化与未来展望 - 2025年1月保加利亚与罗马尼亚正式加入申根区,是近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扩容,两国国土面积合计30多万平方公里 [7] - 欧盟计划加强数字化防范安全风险,深化执法部门合作,优化遣返措施 [8] - 申根博物馆升级改造,通过历史文献、影像资料和互动体验展示自由通行的价值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