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招一式 演绎历史故事(工匠绝活)
人民日报·2025-07-21 06:12
非遗传承与创新 - 安顺地戏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顾家顺拥有30年表演经验,强调理解唱词、人物和情境是表演关键[1] - 地戏特点为不设舞台围场表演,需通过唱腔和肢体展现人物情感,演员需长期训练形成肌肉记忆[1][2] - 顾家顺2016年组建安顺大屯堡地戏演艺团,推动地戏亮相"村超"、贵州民族团结大巡游等舞台[2] 传承举措 - 顾家顺在九溪村开办少儿地戏兴趣班,引入竞争制激励学习,少儿地戏首演获得乡亲热烈反响[2] - 为吸引年轻观众,演艺团在商演中创新加入屯堡文化解说、画外音和声效,同时精简表演内容[2] - 顾家顺2024年辞去工作专职投入地戏传承,认为"比起上班,地戏传承更有意义"[2] 行业发展 - 安顺地戏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 - 随着贵州特色文化活动走红,地戏获得更好传承氛围,顾家顺表示"只要有人愿意看和学,地戏就不会消失"[4] - 演艺团通过演出收入保障演员生活,同时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传承队伍[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