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民商业保险推销,岂能派给基层干部?(干部状态新观察·为基层减负赋能)
人民日报·2025-07-22 06:31
基层减负与商业保险整治 - 江苏省淮安市通过专项整治取消商业保险摊派任务,显著减轻村干部负担,使其能更专注于农业服务保障工作[1] - 2023年调研发现多条线部门摊派近10种商业保险给村级组织,包括老年人、妇女、残疾人等专项险种,村干部需完成具体指标并承担数千元保费压力[2] - 商业保险推广以口头通知形式层层分解任务,虽未纳入考核但影响年度评价,形成基层压力传导机制[2] 商业保险市场现状 - 惠民商业保险作为医保补充产品,设计初衷覆盖重大疾病、意外身故等情形,但存在群众购买意愿低与基层执行过载的矛盾[3] - "江苏医惠保1号"因保费低、无门槛获市场认可,全市参保超50万人次,单案例显示其二次报销可覆盖8400元医疗费用[6] - 部分险种与需求不匹配问题凸显,需提升产品质量,如挂钩帮扶单位主动为30户困难家庭投保防返贫[6] 政策规范与长效机制 - 淮安市划定三条红线:禁止任何形式摊派、禁止村集体资金购买、禁止干部参与推销或收取佣金[5] - 建立18个乡镇监测点和举报热线,将禁令写入村级负面清单直接发放至干部手中[6] - 调整推广模式为自愿原则,村民可通过办事大厅或微信群了解信息,由保险公司直接对接需求[6] 基层治理优化 - 整改后基层工作模式转变为"不越位不缺位",干部回归本职如统筹农田灌溉、病虫害防治等农业服务[1][6] - 制度性规范压缩政策模糊地带,通过源头治理使干部明确工作边界,提升治理效能[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