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万里长江第一城宜宾生态之变:长江鱼类种群近5年翻了近一倍
新京报·2025-07-22 07:15

长江生态保护成效 - 长江宜宾段鱼类种群从2019年48种增至2024年92种,长江鲟等珍稀物种频现[1][3][9] - 长江宜宾段水质稳定保持地表水Ⅱ类及以上水平,部分区域达Ⅰ类标准[1][4][9] - 禁渔后长江水生生物种类和资源量较禁捕前均显著增加[3][9] 退捕渔民转型 - 宜宾70多名退捕渔民转为渔政巡护员,开展常态化巡查[3] - 渔民唐胜容从捕鱼转为巡护,见证鱼类资源从枯竭到恢复的过程[2][3] - 合江门三江交汇口因鱼群聚集成为网红打卡地[3] 李庄古镇生态转型 - 李庄镇取缔3个采石场,引导17艘渔船上岸,关停转移排污企业[4] - 建成日处理1万立方米污水处理厂,构建全覆盖污水处理网络[4][5] - 游客数量从2023年350万增至2024年500万,预计2025年突破600万[5] 以竹代塑产业发展 - 宜宾拥有334万亩竹林,计划打造2000个"以竹代塑"应用场景[6][7] - 现有51家相关企业,竹浆纸(塑)产能91万吨,2024年产值近70亿元[7] - 竹材具有可再生、可降解特性,是塑料的理想替代品[6][7] 数字赋能环境治理 - 构建"智慧生态大脑",整合400+数据指标和600+监测点位[8][9] - 入河排污口智能平台使水环境异常处置效率提升70%以上[8][9] - 部署18个点位监控设备实现违法行为AI识别与预警[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