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垦稻虾的“文化+”
杭州日报·2025-07-22 10:51
文化传承与产业创新 - 党湾镇通过稻虾共养技术将围垦荒地转化为1100多亩的稻虾共养基地,成为全市规模最大的示范基地 [6] - 从500亩扩展到1100多亩的基地面积增长120%,体现农业转型的高效路径 [6] - 稻虾产业从1.0美食阶段升级至3.0复合场景,融合体育竞技、乡土展演等元素,形成文化IP [4][7] 文旅融合与品牌建设 - 2023年通过国际主播直播稻虾捕捞,吸引49万人次在线观看,推动全球传播 [8] - 整合2000亩稻田资源打造"稻虾湾"文旅目的地,强化农文旅链条协同 [8] - 成立"稻虾湾"强村公司,开发主题餐厅与乐享季活动,持续丰富IP内涵 [7] 产业链升级与经济效应 - 以稻虾IP为支点构建东西两大产业带:东部综合种养供应链与西部农产品深加工集群 [9] - 2024年村级总资产达8.15亿元,所有行政村经营性收入稳定在140万元以上 [9] - 农文旅融合带动庆丰村获30余项省级荣誉,村民收入与乡风文明同步提升 [10] 文明赋能与治理创新 - 围垦文化陈列馆通过VR技术接待超3万人次,强化地域文化认同 [10] - 推行"湾豆"积分治理与乡风文明七大行动,深化文明实践伙伴计划 [11] - 全国文明镇称号十年之际,以文化IP串联实践站、产业基地形成文明体验线 [10][11] 战略启示 - 乡村振兴需结合资源与文化,党湾案例显示IP打造可激活集体记忆与产业势能 [13] - 围垦精神与稻虾生态的融合,实现从产品输出到文化赋能的路径创新 [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