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财富》中国500强汽车行业表现 新势力车企集体跃升 - 赛力斯排名从404位飙升至169位(升幅235位),营收201.77亿美元(+298.5%),实现扭亏为盈[1] - 小米集团首次进入百强(76位),营收和净利润增幅均超30%[1] - 小鹏汽车排名从452升至351位,营收56.8亿美元(+31.1%)[2] - 理想汽车排名从184升至171位,营收200.77亿美元(+14.8%),但利润下降32.5%至11.16亿美元[2][4] - 蔚来集团排名从312升至269位,营收91.36亿美元(+16.3%)[2] - 零跑汽车首次上榜(423位),营收44.7亿美元(+89%)[2] 民营车企整体上升 - 比亚迪排名从40升至27位,营收和利润分别增长26.9%和31.8%[2] - 吉利控股排名从54升至41位,营收增长13.6%,利润微增2.8%[2] - 长城汽车排名从158升至140位,营收增长14.9%,利润大增77.8%[2] 央国企表现分化 - 东风汽车排名从64降至73位,营收下降10.9%,但扭亏为盈(从亏损3.91亿转为盈利3.18亿美元)[3] - 上汽排名从30降至38位,营收下降17.1%,利润暴跌88.4%[3] - 一汽排名从35降至43位,营收下降13.1%,利润暴跌70.8%[3] - 广汽排名从53降至66位,营收下降21.5%,利润暴跌168%[3] - 奇瑞汽车排名从100跃升至49位,营收596.94亿美元(+52.7%),但利润下降21.7%,出口114.5万辆(+21.4%)[3][4] - 北汽排名上升但营收微跌1.0%,利润暴跌超70%[3] 供应链企业表现 - 宁德时代排名下降9位至77位,营收下降11.2%但利润增长13.2%[4] - 国轩高科排名从442升至394位,营收增长10.2%,利润大增26.5%[4] - 中创新航排名从489升至471位,营收微增1.1%,利润近乎翻倍(+97.5%)[4] - 均胜电子排名从311升至300位[4] - 德赛西威首次上榜(474位),营收38.38亿美元(+24.0%),利润2.79亿美元(+27.5%)[4] 行业趋势 - 新能源汽车行业延续快速增长但竞争加剧[1] - 价格战持续至2025年,行业分化和整合加速[4] - 出海成为重要增长点(奇瑞、宇通客车等)[3] - 智能驾驶供应链企业表现突出[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