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财经分析】可持续直接融资外溢效应显著 我国GSS+债券发行规模超4万亿元
新华财经·2025-07-22 21:35

中国可持续债券市场发展现状 - 截至2024年底全球GSS+债券累计发行规模达40万亿元人民币(5.6万亿美元),中国以4万亿元人民币(5555亿美元)位列全球前三,成为突破五千亿美元门槛的四大市场之一[1] - 2024年中国新发行债券中约六成符合CBI方法学要求,显示市场对发行质量和透明度的要求提升[1] - 中国可持续债券市场可信度自2020年以来持续提升[1] 绿色债券市场结构 - 中国GSS+债券市场中绿色债券占比80%(3.2万亿元人民币/4424亿美元),与全球趋势一致(全球占比81%)[2] - 2024年中国绿色债券发行量达4933亿元人民币(689亿美元),全球第三,仅次于美国(847亿美元)和德国(737亿美元)[2] - 募集资金主要流向低碳能源(52%)和低碳交通(30%),合计占比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略超50%)[2] - 适应与韧性(A&R)项目资金使用显著增长,从2023年11.7亿元人民币增至2024年37.2亿元人民币(占总发行量1%)[2] 市场期限结构与透明度 - 2024年中国89.9%绿色债券期限在5年及以下,仅6笔交易超过20年,显示长期工具需求待提升[3] - 61%绿色债券带有第二方意见(SPO),符合CBI定义的绿色债券中SPO占比达73%(按发行规模计)[3] 政策与国际合作进展 - 2024年出台《绿色债券存续期信息披露指南》并更新资金管理要求,4月发布《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碳数据披露要求[5] - 2024年新版《绿色低碳转型产业指导目录》纳入氢能等产业链环节[5] - 中国人民银行在钢铁、电力等高排放行业试点制定转型金融标准[5] - 绿色熊猫债简化流程措施提升境外机构参与度,2025年财政部主权绿色债券框架助推人民币绿色资产全球化[6] - 与欧盟和新加坡联合发布《多边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推动全球标准互通[6] 粤港澳大湾区市场表现 - 2022-2024年大湾区539家主体发行7.9万亿元人民币债务工具,其中52家发行163笔GSS+债券(4971.7亿元人民币/695亿美元),占发债主体10%[4] - 香港特区政府以1496.1亿元人民币(209亿美元)发行量成为区域内最大发行主体[4] 行业专家观点 - CBI首席执行官指出中国首次发行绿色主权债券、推动绿色熊猫债及参与多边标准制定提升市场可信度[3] - 渣打银行认为中国企业通过国际可持续金融工具融资提升透明度[4] - 兴业银行专家强调中国在绿色主权债券和《多边分类目录》等领域的进展推动市场双向开放[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