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荆州博物馆馆员蒋鲁敬参与发掘、整理多批楚汉简牍 竹木之上,读简证史意兴长(文化中国行·感知文化里的中国·关注冷门绝学)
人民日报·2025-07-23 05:44
简牍发掘与保护 - 荆州龙会河北岸墓地324号楚墓出土竹简采用"整体提取法"进行抢救性发掘 使用薄塑料板和木托板进行整体转移 [2] - 出土竹简需经过揭取 清理 绘图 编号 红外扫描 脱水脱色等多道工序才能恢复文字信息 [2] - 荆州地区已出土楚简5000多枚 秦汉简牍近万枚 涉及20多座墓葬及1口古井 [3] 简牍研究成果 - 王家咀墓地出土的战国楚简《诗经》包含150余篇 部分内容与今本《诗经》存在差异 [3] - 出土简牍为研究先秦典籍原貌提供重要依据 如《孔子曰》与《论语》的对比研究 [4] - 松柏1号汉墓出土《令丙第九》木牍记载了西汉时期荆州枇杷运送长安的法令 [5] 简牍学传承与推广 - 荆州博物馆汇聚老中青三代简牍研究人员 形成专业团队 [6] - "书于竹木——荆州出土简牍展"通过创新展陈方式向公众普及简牍知识 [6] - 开展高校讲座和"简牍新生记"线上直播等多样化传播活动 [6][7] 简牍学专业特点 - 简牍学研究涉及古文字学 音韵学 训诂学 考古学 历史学等多学科知识 [7] - 简牍文字是未经后世编辑的"原生态"历史记忆 具有独特学术价值 [7] - 简牍整理需要解决文字释读 残简缀合等专业难题 学术门槛较高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