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把毕业论文“写”在实践成果中(纵横)
人民日报·2025-07-23 05:51

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试点成果 - 2022年起中央组织部、教育部等9部门启动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试点 首批2100多名硕士毕业生中已有67人以实践成果申请学位 [1] - 典型案例包括山东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硕士生王茜通过仪器设备研发报告获得学位 天津大学10名工程硕士以方案设计等实践成果申请学位 [1] - 改革核心在于打破"唯论文"壁垒 实现产教融合全流程贯通 培养模式转向实践导向 [1] 改革背景与市场需求 - 当前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速 培养卓越工程师成为国家战略需求 工程硕博士改革是关键切入点 [1] - 传统培养模式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问题 部分学生"只会纸上谈兵" 专业型与学术型硕士培养路径趋同 [1] - 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脱节现象突出 实验室成果与生产线应用存在割裂 [1] 试点改革的多维价值 - 实践导向更适配应用型专业特点 避免学术论文要求对实践创新的束缚 [2] - 制度化肯定实践成果价值 激励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推动技术进步 [2] - 产教融合机制帮助学生聚焦真实产业问题 缩短培养周期 [2] 改革实施中的挑战 - 企业专家参与答辩环节 对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要求更高 [2] - 需解决产教融合中"校热企冷"矛盾 平衡实践成果多元化与评价标准化 [2] - 个人贡献认定与知识产权归属等配套制度亟待完善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