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贸试验区制度型开放试点经验 核心观点 - 上海自贸试验区通过80条制度型开放措施先行先试,形成77条可复制推广经验,推动高水平开放与深层次改革联动[1][3][4] - 制度创新显著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汽车通关效率提升50%[2],国际中转集拼作业时间减少50%[5][6],水果通关成本降低[11] - 数字贸易创新成效突出:数据跨境流动负面清单降低合规成本[7],国际数据产品上架近200款[7],数字贸易进出口达1095.3亿美元(+4.9%)[8] 制度创新成果 - 区港一体化模式:洋山港取消货物堆存限制,滚装船通关时间节省1.5天,带动汽车进出口效率提升50%+,2024上半年南港外贸车辆达29.3万辆(+32.58%)[2] - 国际中转集拼:允许多业态同场作业,洋山港国际中转集拼比例从12.6%提升至18.6%,完成3万标箱业务[5][6] - 数据跨境流动:制定金融/贸易/航运领域负面清单,200+企业使用跨境服务中心,20家企业完成备案[7] 产业经济影响 - 汽车贸易:南港码头采用"车等船"模式,1600辆/批次新能源车出口南美[2] - 数字贸易:上海数据交易所国际专区吸引20+国际数商,覆盖金融/生物医药等领域[7] - 支付便利化:外籍游客支付方案带动入境消费额/交易笔数同比增长超3倍[10] 国际协同效应 - 水果进口:与智利实现检疫数据互认,1.05万票水果采用简化通关模式[11] - 规则对接:34条措施推广至其他自贸区,43条推广至全国,累计复制379项创新成果[3][12] 技术赋能领域 - 航运数字化:区块链技术优化中转集拼流程,洋山港绩效排名全球首位[6] - 数据交易:Alipay+方案实现外籍游客电子支付全覆盖[10]
以高水平开放推动深层次改革、高质量发展——上海自贸试验区制度型开放试点经验观察
新华社·2025-07-23 1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