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售假、诈骗、泄露信息……检察机关办案发现电商这些“坑”
新华社·2025-07-23 16:52

电商黑灰产犯罪现状 - 2024年1月至2025年6月全国检察机关起诉涉电商领域相关犯罪1万余人 [1] - 电商产业链不法乱象严重侵害消费者权益、破坏市场竞争秩序、影响行业健康发展 [1] 假冒伪劣商品销售问题 - 电商渠道售假具有侵权成本更低、营销模式更新、渠道更隐蔽、治理难度更大等特点 [1] - 典型案例:徐某某等人通过电商直播平台销售未授权白酒,金额达270余万元 [1] 个人信息泄露问题 - 电商行业掌握大量公民个人信息,部分从业者违规获取并出售 [2] - 典型案例1:成某某出售30余万条跨境购物订单信息 [2] - 典型案例2:张某某导出并出售电商平台购物缓存数据 [2] 直播诈骗行为 - 不法分子利用直播商品真伪难辨特点实施诈骗 [3] - 典型手法:包装廉价商品,以"高价回收"为诱饵,后期拖延或消失 [3] - 典型案例:杜某某等人伪造南非珠宝品牌授权,实施"换壳重生"式诈骗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