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拿到房本的房产遭遇强制执行咋办?最高法新规加强对购房者保护
新京报·2025-07-23 18:45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审理执行异议之诉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 - 核心观点: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新司法解释,细化商品房消费者权益保护范围,明确"可以排除强制执行"的条件,新规自2025年7月24日起施行 [1] 执行异议之诉的定义与背景 - 关键要点1:执行异议之诉是针对法院强制执行中财产争议的诉讼,解决财产实际权利人与名义权利人分离导致的冲突 [2] - 关键要点2:以购房为例,若已签合同付款但未获房产证,因开发商债务纠纷导致房屋被查封,购房者可提起执行异议之诉主张权利 [2] 商品房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历史沿革 - 关键要点1:1995年期房预售制建立,2002年最高法明确消费者生存利益优先于承包人经营利益,2023年重申该原则 [3] - 关键要点2:新司法解释第十一条明确商品房消费者可排除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抵押权及一般金钱债权强制执行的三项条件 [3] 新司法解释的主要变化 - 关键要点1:"满足家庭居住生活需要"范围扩大,不再限于唯一住房,涵盖改善型住房,以夫妻和未成年子女为家庭单位考察 [4] - 关键要点2:新增对购房款返还的保护,若房屋不能交付且合同解除,消费者可请求在变价款中支持价款返还 [4] 典型案例分析 - 关键要点1:案例显示,为子女教育购买学区房或改善居住环境购买第二套房产,均被认定为合理消费范畴,可排除强制执行 [6][7] - 关键要点2:二审法院综合考虑住房面积、学区属性、配套设施等因素,认定案涉房屋符合刚性和改善型住房需求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