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铁路发展创新高,钢铁动脉澎湃经济新动能
中国经济网·2025-07-23 20:02
客运表现与动因 - 2024年上半年全国铁路发送旅客22.4亿人次,创历史新高[1] - 铁路营业里程达16.2万公里,覆盖99%的20万人口以上城市,其中高铁里程超4.8万公里,覆盖97%的50万人口以上城市[1] - 日均开行旅客列车超11000列,运能达1700万人次,同比增长7.5%[1] - 客运需求激增源于经济向好带动的商务、通勤、旅游、探亲等多方面因素[1] - 服务品质通过高铁成网、公交化开行、移动支付、在线选座、互联网订餐及专项服务(如“银发”服务、“静音车厢”)得到系统性优化[1] 货运动能与经济关联 - “十四五”期间全国铁路货物发送量预计超250亿吨,较“十三五”增加50亿吨[2] - 高铁快运实现常态化运行,支持如昆明鲜花、敦煌鲜果等产品一日达全国[2] - 中欧班列通达欧亚37国300多个城市,成为运输新能源汽车等“新三样”产品的重要通道[2] - 中老铁路开通三年多累计运货1390万吨,运输品类超3000种,促进了区域经济融合[2] - 货运量的增长被视为观察经济活力的“晴雨表”,反映了工厂运转、农业丰收、消费回暖及外贸畅通[2] 发展规划与驱动因素 - 铁路高质量发展根植于中国经济结构性变革,供给侧改革提供了高质量装备技术,扩大内需创造了广阔市场[2] - 面向“十五五”规划,铁路部门重点围绕完善路网、提升效能、降低成本进行谋划,以更好满足增长的客货运输需求[2] - 铁路作为国民经济大动脉,其发展为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动能,并将随交通强国建设的推进持续驱动经济增长[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