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概述 - 海上浮式基础平台是深远海能源开发的核心装备,主要用于风电、油气开采等领域,技术体系包括驳船式、半潜式、单立柱式和张力腿式四大类型 [1][2] - 半潜式平台凭借优异运动性能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单立柱式则在超深水场景展现潜力 [2] - 行业市场规模从2020年120亿元跃升至2024年3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26.3%,预计2025年达380亿元 [1][14] 政策环境 - 《"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推进漂浮式风电技术创新和示范应用,目标在"十四五"期间开工首个商业化项目 [5] - 2021-2025年国家密集出台多项政策,包括海上风电安全防控、节能降碳行动、海洋能规模化利用等,形成政策组合拳 [7] - 政策驱动下,中国首个商业化漂浮式风电项目"海油观澜号"成功并网,海南万宁200MW等规模化项目加速推进 [5][7] 技术路线 - 驳船式平台适用于≥30米水深,结构简单成本低但环境敏感性强 [3] - 半潜式平台适用于≥40米水深,稳定性好且技术成熟,当前市场占比超60% [3][18] - 张力腿式平台适用于>60米水深,定位精度高但系泊成本高,明阳智能等企业已实现技术突破 [3][20] 区域布局 - 形成广东、海南、浙江三足鼎立格局:广东阳江聚焦试验验证,海南文昌-万宁打造示范标杆,浙江舟山发展制造基地 [16][17] - 代表项目包括"海油观澜号"(海南文昌,水深120米)、三峡广东浮式示范项目(阳江,水深50米)、舟山惠生海工制造基地等 [17][21] 产业链 - 上游关键材料与设备如系泊系统、动态海缆仍部分依赖进口,国产化替代空间大 [9] - 中游平台设计与制造采用模块化预制工艺,成本控制与施工效率是关键 [9] - 下游海上风电累计装机41.27GW占全球49.6%,漂浮式风电向深远海拓展将带动全产业链协同发展 [10] 竞争格局 - 央企主导:中海油、中电建等通过"海油观澜号"等项目掌握半潜式主流技术 [18] - 民企专精:明阳智能推出全球首台双机头漂浮式平台,亚星锚链在系泊系统领域占60%市场份额 [18][20] - 国际竞合:中集来福士承接法国Eolink项目订单,中国企业加速参与全球市场 [18][21] 发展趋势 - 技术向300米超深水延伸,漂浮式风电单机容量向20MW+发展,FPSO平均载重量提升至20.1万吨 [22] - 智能化方面数字孪生技术应用提升效率30%,绿色化转型中氢能/LNG动力装备渗透率突破40% [23] - 全球化布局加速,预计2030年国产化率达75%,中国企业通过"装备+服务+金融"模式出海 [24]
2025年中国海上浮式基础平台行业产业链全景、发展现状、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研判:深远海资源开发提速,海上浮式基础平台迈向规模化商业应用[图]
产业信息网·2025-07-25 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