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一问到底:确诊超4000例 基孔肯雅热啥来头?总台专访中疾控专家
央视新闻·2025-07-25 22:04

佛山基孔肯雅热疫情规模与原因 - 截至7月24日佛山市5个区累计报告确诊病例超过4000例 [1] - 今年疫情规模远超2008年、2010年、2019年等历史输入性病例引起的本地传播 [1] - 全球119个国家和地区发现基孔肯雅病毒传播 世界卫生组织发出警报 [2] - 当前流行规模与10年前印度洋大暴发相似 流行季节未结束可能超过历史水平 [2] - 气候适宜蚊虫孳生 伊蚊密度高 输入病毒为印度洋流行株 传播效率特别高 [4] 基孔肯雅热传播与症状特点 - 通过伊蚊传播 俗称花斑蚊 人与人之间不直接传播 [5] - 病毒在人体内繁殖12天后发病 症状包括发热、出疹、关节痛 [6] - 典型症状为关节疼痛致身体蜷曲 与登革热等蚊媒病区别明显 [7] - 约20%-30%感染者会出现关节痛 多数持续几周至几个月 少数超过半年或一年 [9] 伊蚊活动规律与防控措施 - 伊蚊最适合温度25℃28℃ 超过33℃密度反降 活跃高峰为早晚7-9时和17-19时 [10] - 无疫情地区需一般性防护 流行区需加强灭蚊和个人防护 [11] - 全村统一时间点蚊香可提高灭蚊效果 配合专业喷雾形成双重防护 [12] - 驱蚊产品选择需关注有效期 标注4小时保护力的建议缩短涂抹间隔 [16] 全球防控形势与高风险人群 - 目前无疫苗和特效药 关键措施为灭蚊、清积水、防叮咬 [17] - 新生儿、65岁以上老年人及基础疾病患者易出现重症并发症 [17] - 前往广东佛山、东南亚、非洲、南美等流行区需提前查询疫情并做好防蚊准备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