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产业生态构建 - 上海杨浦区发挥科创资源集聚优势,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构建集人才、技术、数据、产品及行业应用场景于一体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 [1] - 长阳创谷园区作为"国家首批人工智能示范园区",汇聚杨浦近50家企业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成果 [1] - 杨浦区与同济大学联合主办"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智能社会论坛",探索智能社会可持续发展路径 [1] - 区内知名企业如哔哩哔哩、卓益得、傲鲨智能、声网等设立独立展区,推出近百项尖端产品与解决方案 [1] 技术创新布局 - 聚焦前沿技术创新与突破,整合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力量建立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 [1] - 上海量子城市时空创新重点实验室落地复兴岛,上海数学与交叉学科研究院入驻大创智 [1] - 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类脑芯片与片上智能系统研发平台有序推进 [1] - 与复旦共建未来谷-湾谷创新中心,与同济共建"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综合基地" [1] - 支持复旦大学牵头建设脑机接口转化平台,与同济、华为共建"城市灵境场景创新中心" [1] 产业协同发展 - 建立重点产业链链长制,发挥头部企业牵引作用,加强高能级创新主体梯度培育 [2] - 抢抓低空经济新赛道,支持美团无人机开通4条无人机外卖配送航线 [2] - 打造杨"数"浦高端数据标注基地和AI Agent产业园,与火山引擎共建"城市AI工厂" [2] - 成立类脑智能产业创新发展联盟及类脑智能未来产业基金矩阵,打造上海类脑智能未来产业集聚区 [2] 环境保障措施 - 出台创新策源、科技金融、创新联合体、内容创作等政策 [3] - 实施科技企业矩阵行动计划和专精特新雁阵培育计划 [3] - 申报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推进数字经济数据创新实验室筹建 [3] - 打造"1235"城市治理运行数智化平台,提升城市治理数智化水平 [3] - 成立"上海市大模型合规指导服务中心·大模型生态服务站" [3]
上海杨浦:“技术创新+产业协同+环境保障”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新华财经·2025-07-26 1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