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创新成果加速从“书架”走向“货架”,活力从何而来?
新华社·2025-07-26 14:29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 - 2024年湖南37所本科高校技术合同登记项数和成交额均增长50%以上,单笔技术转让和许可合同成交额均值增长近50% [1] - 成果转化从"不敢转、不想转、不愿转"转变为顺畅走向"货架",活力提升体现在三个"更加":评价导向更加鲜明、需求对接更加精准、转化生态更加完善 [1] 评价导向变化 - 高校科研人员从专注实验室转向主动对接企业,绩效考核和职称晋升引入激励措施,设立持股平台增加转化收益分配 [2] - 湖南连续2年发布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指数,突出转化应用导向 长沙理工大学通过完善科研考核机制使2024年技术转化周期平均缩短60%,转化项目数同比增长120% [2] 需求对接机制 - 企业需求与高校技术能力不匹配是主要难题,湖南通过"双高"对接活动搭建常态化交流平台,支持科研人员到企业兼职取酬 [3] - 企业现场发布技术需求案例:华菱线缆围绕合金导体与高分子材料发布3项需求,促成研发实验室共建和全链条合作 [3] 转化生态创新 - 湖南推出"先用后付"制度创新,采用"零门槛费+阶段性支付+收入提成"模式,降低企业试错成本并盘活高校存量成果 [4] - 中南大学新型储能技术成果通过该模式在启标新能源实现小规模生产,成为湘潭首个"先用后付"案例 [4] 政策支持体系 - 湖南省设立天使(种子)投资引导基金,深化知识价值贷款风险补偿改革,实施"技术经理人培优计划"强化全链条服务 [5] - 科技部门计划持续建设技术转移服务体系,培育转化生态以加速新质生产力发展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