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多少人流血牺牲,才换来我们的胜利”(时空对话)
人民日报·2025-07-28 06:22

沈长龙近照。 本报记者 王 者摄 走进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小店镇小官庄村的一处农家院落,99岁的抗战老兵沈长龙凝望窗外,他布满岁月 痕迹的手轻抚过一尊木雕,指尖在粗粝刻痕间缓缓游移。 木雕是沈长龙亲手刻的老战友来永年。老人与木雕目光汇聚,穿越八十多载烽烟,与来永年并肩战斗的 场景再次浮现眼前。 "又梦到他了,跟我一块打仗、上课,教我打鞋垫子……"话音未落,沈长龙眼中已噙满泪水。 为什么要参军? "八路军告诉我们,胜利后准能过上好日子" "1943年2月,一支八路军队伍在我们村驻扎下来。"沈长龙缓缓地说,"那些战士,跟别的兵不一样。" 沈长龙回忆,八路军来到小官庄村后,帮乡亲们挑水、扫院子,还教娃娃们识字,"八路军告诉我们, 胜利后准能过上好日子,听着心里可有盼头了!" 年轻的沈长龙深受感召,决心参军报国。"王指导员,我要参军打鬼子!"他天天围在滨海军区莒中独立 营四连指导员王景任身边,一遍遍说。 当时,莒县正深陷日伪拉锯战泥潭。王景任看着沈长龙眼中那份热切与执着,便将小官庄村西河沿一处 哨位交给他:"沈长龙,这个岗哨就是你的阵地,你要看好,有情况马上报告!"沈长龙紧握红缨枪,稚 嫩的脸庞上写满刚毅。 "当兵要打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