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复旦学者:建议国有机构发行锚定人民币的“碳稳定币”
观察者网·2025-07-28 10:57

稳定币的商业机遇与绿色资产发展 核心观点 - 稳定币与绿色金融融合具备商业潜力,可通过绿色资产数字化推动碳市场扩容与资源高效配置 [1][2] - 中国在绿色金融规模、区块链技术及政策体系方面具备独特优势,可探索"碳稳定币"试点与国际应用 [9][10][11] 稳定币概念与发展现状 - 稳定币分为法币抵押型(USDT、USDC)、加密资产抵押型(DAI)与算法稳定型三类,总市值超千亿美元(2025年) [3] - 主要应用场景包括DeFi生态流动性工具、跨境支付、链上融资抵押品,但面临监管合规与透明度挑战 [3] 绿色资产数字化全球实践 - 绿色RWA链上化:瑞士Sygnum银行与瑞典SEB合作实现绿色债券全流程上链,提升透明度与流动性 [4][5] - 碳资产通证化:Toucan Protocol发行BCT通证,将碳信用引入DeFi作为抵押品 [5] - 绿色数字货币试验:日本三菱UFJ推出绿色能源抵押支付系统,阿布扎比探索碳信用与加密资产交易平台融合 [5] 绿色资产稳定币可行性 - 绿色资产具备稀缺性、政策支持及稳定现金流,适合作为抵押物 [7] - "碳锁定效应"设计可强制每单位稳定币锁定等值碳资产,促进碳市场扩容 [8] - 需解决碳资产确权标准不统一、定价波动及审计透明度问题 [8] 中国发展路径 - 基础优势:全球最大碳市场、领先绿色信贷/债券规模、自主区块链平台及数字人民币技术 [9] - 试点方向:国有机构构建"绿色资产登记链",发行人民币锚定"碳稳定币"用于绿色融资与交易 [10] - 国际战略:嵌入"一带一路"绿色项目,提升人民币跨境碳交易使用频率,参与全球绿色金融规则制定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