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3天发158条路况:暴雨灾害中,如何让封路信息被“看见”
新京报·2025-07-29 18:57

北京TOCC是北京市交通运行监测调度中心的简称,在其官方微信账号有这样一段简介:交通运行监测 的"千里眼,顺风耳";交通决策支撑的"好参谋";协同联动指挥调度的"传令员"。 新京报讯(记者裴剑飞)在此次暴雨洪涝灾害中,北京多地的山区公路损毁严重,一批道路因为坍塌、 滑坡和积水导致无法通行。对于公众来说,了解这些封路的相关信息、提前采取绕行避险措施,是确保 出行安全的重中之重。 北京的路网错综复杂,特别是山区公路,更是涵盖了国道、省道、县道等多种不同等级的公路类型。那 么公众是如何得以获知这些相关的路况信息的?交通部门又是如何让封路信息被"看见"的? 记者了解到,路况信息的收集汇总发布机制贯穿公路部门工作的始终,其内容收集的源头是公路养护人 员的路面巡查,以及相应的视频设备对路况的实时监测与收集。不过从收集信息到公示信息,在这一过 程中,离不开的是北京TOCC的一套运行机制。 记者注意到,其实从7月25日、26日开始,北京TOCC通报的封路消息就比汛期常态化时明显增多。仅7 月26日一天就发了12条路况信息,相比平日增幅明显。 从上周六(7月26日)凌晨开始,密集发布了多条密云区内道路积水封闭的消息。当天早上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