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这儿的碳汇能生金(美丽中国)
人民日报·2025-07-30 06:22
单株碳汇项目模式 - 贵州从江县试点单株碳汇项目 通过科学计量方法测算每棵树生长周期内固定的二氧化碳量并赋予市场价值 实现生态价值转化 [2] - 每棵胸径5厘米以上的乔木每年产生3元碳汇收益 资金直接打入农户账户 2019年覆盖7个村 截至2024年底参与农户达7962户 累计获得碳汇资金近1200万元 [2][3] - 贵州金元茶园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出资15万元采购110户农户碳汇 将自发绿电与碳汇捆绑销售 既抵消部分碳排放助力碳中和 又拓展客户服务范围 [2][3] 农业土壤碳汇实践 - 福建惠安县通过土壤改良形成碳汇 使用土壤调理剂解决酸化板结问题 试验田甜瓜亩产比其他地块高400-500斤 同时减少氧化亚氮排放(排放1千克相当于298千克二氧化碳当量) [4] - 玛塔生态科技免费提供土壤调理剂 农户无需额外投入 改良后碳汇权益归企业所有 2024年底通过出让酸性土壤改良形成的碳汇获益10万元 二期项目正在泰宁县等地试点 [5] - 农业碳汇通过减少化学品投入 土壤改良等措施提升土壤碳储量 但计量方法存在差异 目前交易多处于碳普惠体系 具有较强社会公益属性 [5] 海洋碳汇金融创新 - 山东长岛推行"固藻集鱼"养殖模式 投放12余万空方人工鱼礁和50万株海草 形成年固碳量超280吨的海草床生态系统 [6] - 长岛农商银行推出"海草床 海藻场碳汇贷" 以远期碳汇收益权作为质押融资 解决海洋牧场提质升级的资金缺口 [6] - 东源海洋牧场通过碳汇贷款进行智能化改造 投放80万尾褐牙鲆鱼苗存活率提升30% 年捕捞量增至1000吨 村集体累计获分红754.6万元 带动户均年增收约8000元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