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让人“蚊”风丧胆的基孔肯雅热可怕在哪?
央视网·2025-07-30 12:26

疫情概况 - 2025年7月8日,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发现一起输入引起的基孔肯雅热疫情,截至7月26日全省累计报告4824例本地病例[1] - 顺德区的基孔肯雅热病例在12天内增加了9倍[2] - 佛山市累计报告确诊病例数量最多,达2882例,其他城市如中山市报告18例,河源、东莞、珠海各报告3例等[7] 病毒特性与传播 - 基孔肯雅病毒主要通过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叮咬传播,正借助气候变化与跨国旅行快速扩张版图,已在全球119个国家和地区被侦测到并传播[10] - 中国既往没有输入性基孔肯雅热引发大流行的案例,人群基础免疫力缺失,因此病毒传播速度会快于其他流行区域[8] - 以法国为例,病毒出现向北传播趋势,2025年首次出现本土病例的位置偏北,例如大东部大区报告1例,普罗旺斯-阿尔卑斯-蓝色海岸大区报告18例等[11] 临床症状与后遗症 - 根据与登革热的对比,基孔肯雅热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仅1个血清型,潜伏期通常为3-7天,感染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9] - 典型症状包括突发高热(超过39℃),关节痛剧烈且可能持续数周甚至数月,皮疹呈斑丘疹或紫癜,出血倾向少见[9][10] - 约有20-30%的感染者会出现关节痛症状,多数在几周到几个月内消失,但有一定比例的人症状超过半年甚至一年,导致劳动力下降、关节活动障碍等后遗症[16] - 一项针对248名患者的长期追踪研究显示,感染后1-2年,部分患者仍有疼痛后遗症,疼痛打分显示其影响可从轻度到重度[12][13][14][15] 预防措施 - 预防措施包括灭成蚊、清积水、防叮咬,与登革热相同[10] - 白纹伊蚊(花斑蚊)白天叮咬人,尤其活跃于日出前后1-2小时和日落前2-3小时,常出没于公园、绿地、水边及小区草丛,建议外出时穿浅色长袖长裤以减少皮肤暴露[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