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堂食“货真价实” 外卖“凑合了事”?
人民日报·2025-07-31 06:10

餐饮行业外卖与堂食标准差异现象 - 部分餐饮商家存在堂食与外卖标准不同的现象 包括菜品口味差异和食材替换问题 例如消费者反映外卖烧烤被替换为更便宜的肉类[1] - 多数正规商家因运营效率考虑难以实施"两套生产线"模式 午晚餐高峰期优先处理订单积压问题而非区别化生产[1] - 特定产品因物理特性需调整标准 如咖啡外卖需去除奶沫以避免配送过程中塌陷引发的客诉问题[1] 消费者关注焦点与维权困境 - 消费者更频繁反映"外卖分量不足"和"线上线下价格不一致"问题而非原材料差异[2] - 配送时间和距离导致食物口感与形态变化 使消费者对原材料差异敏感度降低 个别商家"以次充好"行为难以被发现[2] - 消费者维权存在举证困难 当前法律法规对商家"双标"行为界定尚不明确 取证和处罚机制有待完善[2] 行业监管与标准化建议 - 专家建议商家应明确告知外卖与堂食标准是否一致 推行"明厨亮灶"模式 通过安装监控设备实现制作过程透明化[2] - 建议建立线索举报奖励机制 鼓励社会参与食品安全共治 同时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以规范市场行为[2] - 行业需共同应对配送环节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制定适应外卖特性的产品标准和处理流程[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