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整体态势 - 创投行业已逐步走出低谷,市场呈现显著回暖迹象 [2] - 募资端方面,2025年上半年机构LP认缴出资额同比大幅提升50%,终结了2020年以来的连续下滑趋势 [2] - 投资端方面,整体投融资规模降幅从去年同期的50%收窄至5%,显现探底信号 [2] - 退出端方面,2025年上半年131家中企在A股、港股和美股上市,其中56%获VC/PE支持,港股IPO表现亮眼,并购、回购等多元化退出方式日益成熟 [2] 政策与资金环境 - “创投十七条”“国办一号文”等政策密集出台,推动银行、险资、社保等长线资金入场 [2] - 广东省出台《进一步促进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重点优化政府引导基金考核机制,加大险资入粤力度,完善创业投资退出机制 [6] - 国家设立万亿级的创投引导基金,发挥政府投资基金导向功能,扩大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试点范围,推动保险资金进入股权创投 [13] - 政策环境持续优化,政策密集程度之高、政策力度之大、创新突破之多,前所未有 [13] 投资策略与价值创造 - 创投机构需进一步摒弃短期思维,坚持投早、投小、投硬科技,以专业的眼光发现价值 [3] - 创投机构应成为创业企业的长期合伙人,构建强大的增值服务体系,拓展投后赋能的广度和深度,以优质的服务培育价值 [3] - 创投机构需以开放的心态,与科研院所、产业资源、金融要素主体、地方政府携手共进,共同培育前沿技术生长的土壤 [4] - 珠三角创投通过定向布局高精尖产业,紧密围绕半导体、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 [6] 区域发展与生态建设 - 珠三角创投整合资源、激活创新,成为区域经济和全国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 [5] - 珠三角创投积极引入港澳及国际资本,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国际联动”的资金格局 [6] - 珠三角拥有电子信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万亿级产业集群,为创投提供了丰富的优质项目储备 [7] - 通过政策突破与评价机制改革,珠三角消除了人才流动障碍,并创新引才模式实现人才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 [7] 退出渠道与市场建设 - 多样化的创投股权退出渠道正在畅通,优质企业上市不断提速,并购投资市场持续升温 [13] - 深交所积极支持创业投资完善“募投管退”闭环生态,已有705家创业板公司在上市前获得2615家次创投机构的投资,累计投资金额达709.89亿元 [9] - 注册制改革以来创业板新上市的218家企业共获得992家次创投机构293亿元的投资支持 [9] - 深交所将规范活跃并购重组市场,支持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实现产业整合,对符合条件的重组项目精简审核流程 [11] 交易所角色与服务创新 - 深交所将聚焦提升制度的包容性和适应性,为新质生产力企业提供“接力棒”式的投融资支持和服务 [9] - 深交所持续深化与创投机构的常态化协作机制,制定了促进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的专项方案 [10] - 深交所将进一步加强创新产品供给,打造科技创新从IP到IPO到持续发展的全周期服务体系 [12] - 深交所将深化创业板改革,支持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等突破核心技术企业适用创业板第二套、第三套标准申报 [11] 行业挑战与优化方向 - 创投行业长期被募资难和退出难掩盖的项目投资能力不强、投后管理水平不高的问题凸显 [14] - 行业面临“大而不强,多而不优”的现状,管理人才专业水平与科技创新需求不相适应 [14] - 以市场化方式加快行业优胜劣汰、优化重组的步伐势在必行 [14] - 需持续培育壮大耐心资本,更大力度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完善优化创投税收政策和差异化监管制度 [15]
赋能新质生产力 勇当科创时代弄潮儿
证券时报网·2025-07-31 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