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成药价格治理行动 - 2025年7月以来全国多省展开中成药价格治理 包括广西、辽宁、黑龙江、天津、宁夏、内蒙古、山西、河南、河北、吉林等省份 [2] - 价格治理主要针对中成药价格虚高问题 部分药品价格差异超出合理范围 给医保基金带来压力 [2][7] - 国家医保局发布《医药价格风险线索通报》 要求各省对日均治疗费用价差大于10倍且挂网价高于100元的疑似高价中成药进行核查 [9] 中成药价格差异现状 - 宁夏一款安宫牛黄丸日治疗费用998元 是同种药品最低日费用的11倍 [3] - 内蒙古一款安宫牛黄丸日治疗费用1898元 比最低价高1800多元 双黄连注射液和复方丹参片价格是最低价的100倍以上 [4] - 山西一款血塞通注射液单价398元/支 每日费用是同品种的162倍 [5] - 吉林一款元胡止痛片每日费用价差倍数达117倍 [6] - 黑龙江一款小活络丸每日费用价差倍数最高达915倍 [7] 价格差异成因分析 - 原料成分不同导致成本差异 如生脉饮口服液使用党参或红参成本不同 [7] - 剂型工艺差异 滴丸、软胶囊等剂型因工艺复杂价格通常较高 [7] - 质量标准不统一 部分企业生产成本较高导致定价较高 [7] - 市场竞争不充分 独家品种定价权集中 如乌灵胶囊仅佐力药业一家生产 年销售额超10亿元 [7] 政策执行与要求 - 国家医保局要求各省7月31日前反馈价格治理情况 [9] - 广西对未调整价格企业采取采购风险标识、约谈、暂停挂网、取消资格及信用评价等措施 [10] - 江苏苏州规定8月1日起对红色价格预警药品医保统筹基金不予支付 [10] 医保目录与行业影响 - 2024年国家医保目录内中成药1394种 占比超44% 较2017年1238种持续增加 [10] - 价格治理使行业进入"成本+疗效"双维定价时代 依赖高定价高营销模式企业压力增大 [13] - 中小药企若无法实现规模化生产与质量标准化 可能在竞争中处于劣势 [13] 企业应对措施 - 广誉远回应价格差异因使用天然牛黄、天然麝香等高成本原料 已向医保部门汇报情况 [12] - 亚宝药业表示价格治理影响不大 [12] - 华森制药通过提前采购中药材预防成本上涨 [12] 治理效果与挑战 - 患者用药负担将显著降低 慢性病常用药价格回落惠及民生 [13] - 价格透明化有助于约束医生处方行为 减少高价药滥用 [13] - 仅靠价格治理难以完全消除差异 需结合集采和行业标准建设等多重手段 [13]
最高价差915倍,医保让中成药降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