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基孔肯雅热诊疗方案发布
深圳商报·2025-07-31 20:37
基孔肯雅热诊疗方案更新 - 国家卫健委发布《基孔肯雅热诊疗方案(2025年版)》,替代2008年版方案,整合最新医学进展与临床经验 [1][3] - 方案明确关节痛病理机制及重症高危人群特征,指导医疗机构优化诊疗流程并提升公众防护意识 [3] 病毒特性与传播 - 基孔肯雅病毒属披膜病毒科,直径60-70纳米,仅1种血清型,全球流行3种基因型(西非型、东-中-南非型、亚洲型),其中东-中-南非型印度洋分支更易通过白纹伊蚊传播 [6] - 病毒不耐高温(56℃加热30分钟灭活)和酸性环境,常用消毒剂(70%酒精、含氯消毒剂等)及紫外线可有效杀灭 [6] - 截至2025年6月,全球119个国家和地区报告本地传播,中国2010-2019年发生4起输入继发本地病例,2025年7月广东佛山再现聚集性疫情 [7][8] 临床表现与病理机制 - 典型症状为发热(中低热为主)、关节痛(远端小关节首发)、皮疹(发病后2-5天出现),儿童更易出现高热和广泛皮疹 [9][10] - 病毒直接侵入关节复制,感染成骨细胞等引发炎症反应,导致骨质破坏和全身性损伤,部分患者关节疼痛可持续超12周甚至18个月 [9][10] 高危人群与治疗原则 - 重症高危人群包括婴儿、65岁以上老年人、围产期妇女、慢性病患者及免疫抑制者,新生儿感染可能引发脑膜脑炎等严重并发症 [11] - 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推荐物理降温及对乙酰氨基酚,避免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关节疼痛者需制动休息,禁用抗菌药物、糖皮质激素及免疫球蛋白 [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