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稳定币管理条例》生效 - 香港成为亚洲首个对稳定币市场进行全面监管的国际金融中心 [2] - 条例要求所有稳定币交易必须通过受监管的交易所完成,禁止钱包之间直接点对点转账 [3] - 每笔交易都必须满足严格的KYC和KYT要求 [3] - 监管尺度比预想更严,削弱了区块链本来的"去中心化"优势 [3] 稳定币的性质与功能 - 稳定币是一种金融工具,更准确地说,是数字金融的基础设施 [8] - 在链上同时承担"价值尺度"和"支付工具"的角色,并具备一定的价值储存功能 [8] - 目前主流的仍是与法币锚定的代币化方案,也有以黄金等大宗商品为基础的产品 [8] - 随着去中心化金融的发展,稳定币的功能已经从支付扩展到借贷和抵押 [9] 真实世界资产(RWA)与稳定币 - RWA是否能增强稳定币的稳健性,本质取决于底层资产的质量 [10] - 数字化程度高的基础设施资产(如充电桩或绿色能源项目)天然适合在链上确权和交易 [10] - 艺术品、古董这类资产如果产权模糊、收益不可预测,上链只是"换了一个数字外壳" [10] - RDA(真实数据资产)可以理解为RWA的一个延伸,但面临确权和定价的挑战 [11] 科技公司布局稳定币市场 - 京东、蚂蚁集团等国内大型科技公司积极布局香港稳定币市场 [14] - 主要原因是跨境支付效率和盈利模式 [14] - USDT背后公司Tether在2024年的净利润约为130亿美元 [14] - 稳定币的真正挑战在于能否形成网络效应 [15] 全球稳定币竞争格局 - 美元成为当前绝大多数稳定币的底层资产,核心原因在于离岸美元市场的庞大体量和高流动性 [17] - 未来可能出现以黄金、大宗商品、稀土甚至碳排放配额为锚的稳定币 [17] - 黄金类稳定币的需求已经在上升,与市场对美元信心的波动同步 [17] - 中国应尽早在国际市场上布局人民币稳定币,扩大离岸市场 [19] 监管与创新的平衡 - 欧盟在稳定币监管方面采取"规则先行"的路径,通常略显保守 [21] - 香港的监管框架体现了审慎态度,例如通过牌照管理、限制钱包点对点交易等 [20] - 监管与创新的关系本质上是一场"猫鼠游戏" [21] - 中国在金融法律体系制定上往往参考英美,尤其是香港的经验 [22] 稳定币与央行数字货币(CBDC) - 理想的架构可能是央行发行CBDC作为基础货币,大型科技企业在此基础上发行稳定币 [24] - 人民币债券市场及离岸市场的深度仍有限,可能放大金融风险 [24] - 央行以CBDC作为基础货币支撑稳定币市场,并通过准备金比例等要求对稳定币形成间接管理和调控 [25] - 香港正在推进"货币桥"(mBridge)项目,尝试通过区块链联盟链实现央行间的货币交易与跨境结算 [26] 稳定币的系统性风险 - 稳定币在DeFi中不仅是支付工具,还成为链上借贷的核心资产 [28] - 随着更多资产代币化,现金、存款、贷款甚至国债理论上都可以被映射到链上 [28] - 这意味着"货币发行主体的多元化",过去只有央行和商业银行能创造货币 [29] - 如何在算法驱动的金融体系里重新定义风险边界成为关键挑战 [28]
专访宋敏:稳定币能否重塑全球货币
经济观察网·2025-08-01 1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