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责非丈夫”(以物鉴史)
人民日报·2025-08-02 06:00
抗日战争时期知识分子爱国行动 - 叶企孙作为中国近代物理学奠基人之一,在1937年北平沦陷后领导清华大学天津临时办事处,协助师生南迁并保护学校资产 [2] - 叶企孙联络动员技术人才奔赴冀中根据地开展军工研制,并筹借资金物资秘密支援抗日 [2] - 叶铭汉1944年考入西南联大后毅然入伍,1945年初加入青年军并赴印度接受汽车驾驶与修理训练 [3] 文物与历史见证 - 叶铭汉的从军纪念戒指、1945年蓝姆伽汽车学校毕业证及驾驶布标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现存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1][3] - 2010年叶铭汉捐赠从军纪念戒指等珍贵物品给纪念馆,2024年去世后安葬于叶企孙纪念像旁 [4] 两代科学家的抗战贡献 - 叶企孙通过学术网络为冀中根据地输送技术人才和物资,持续支援抗日直至西南联大时期 [2] - 叶铭汉经驼峰航线赴印受训,驾驶车队经中印公路归国,其部队被美军评价为"前所未见优良驾驶员" [3] - 叔侄二人分别在科学领域取得成就,并在国家危亡时投身抗战,体现知识分子家国情怀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