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融资平台出清:解题“有力有序有效”
经济观察网·2025-08-02 10:53

政策导向与要求 -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积极稳妥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严禁新增隐性债务,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地方融资平台出清 [2] - 政策从"加快剥离"升级为"出清",要求对无法转型的"空壳类"平台彻底清理退出,强调"减量提质" [2] - 融资平台退出时间不得晚于2027年6月末,2025年将是"平台退出大年" [5] 融资平台现状与挑战 - 融资平台通过举债融资为地方经济筹集资金,但成为隐性债务主要承载主体 [4] - 地方政府需筹集充足现金流完成债务置换,但化债资金仅能覆盖隐性债务的1/3 [3] - 融资平台数量已减少7000多家,甘肃省2024年融资平台压降94户、下降35.9% [6] 退出机制与实践 - 退出条件包括隐性债务清零、剥离政府融资功能、完成市场化转型,并征得2/3金融债权人同意 [6] - 实际操作中面临"借新还旧"限制(仅限银行信贷)、债务用途不匹配等问题 [3][7] - 部分地方政府通过合并减少平台数量,但实际债务规模未缩减 [8] 转型难点与风险 - 融资平台自我造血能力偏弱,可能出现"业务拼凑""资产转移"等新问题 [8] - 地方政府需求从"经济建设"转向补充"三保"等刚性支出,加剧债务压力 [9] - 债务置换资金来源和支出缺口弥补是两大核心难题 [9] 行业影响与趋势 - 政策执行"层层加码"可能导致城投企业流动性困境,阻碍业务发展 [8] - 财政体制管理思路转向风险防控与效益平衡,需摆脱"借钱搞建设"逻辑 [9] - 需同步建立新融资渠道,避免融资功能转嫁至其他国企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