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法关系与巴以冲突立场分歧 - 德国总理默茨在柏林接待法国总统马克龙 双方强调恢复德法作为欧盟领袖国的密切关系 但存在重大分歧 包括对以色列的态度[3] - 法国联合28国呼吁以色列停火 德国未签署联合声明 马克龙宣布9月联合国大会承认巴勒斯坦国[3] - 英国首相斯塔默对承认巴勒斯坦国持审慎态度 认为需作为"更全面计划"推进 德国明确表示无意短期内承认[3][4] 德国对以色列政策的历史渊源 - 1952年西德与以色列签署《卢森堡赔偿协议》 12-14年内支付34.5亿德国马克 其中45%为原油和工业钢材 30%用于船舶设备 25%为外汇现金[15] - 协议包含秘密条款:西德向以色列提供武器设计图纸和技术援助 1953-1962年德国钢材满足以色列工业用钢需求的82%[15] - 1965年西德与以色列建立正式外交关系 导致10个阿拉伯国家承认东德并与西德断交[22][24] 德国"国家理性"政策的内涵 - 德国基于纳粹迫害犹太人的历史 承诺对以色列安全负有特殊责任 即"国家理性"(Staatsräson)[7][29] - 该政策包含双重含义:1)优先保障以色列安全 2)为实现目标可容忍以色列的"过度自卫"[32] - 2008年默克尔在以色列议会演讲中正式将"以色列安全"定义为德国"国家理性"[34] 当前德以关系面临的挑战 - 德国政府承受巨大压力:74%民众要求对以色列加大施压 1000多份针对默茨的刑事状子指控其涉嫌反人类罪[7] - 欧盟提议暂停对以色列科技初创企业的资金支持 涉及无人机、网络安全和AI领域[7] - 德国外长警告以色列 若兼并加沙或约旦河西岸将作出"单方面反应" 但仍坚持巴勒斯坦建国是最终步骤[43] 以色列在加沙的军事行动影响 - 哈马斯2023年恐袭造成1200人死亡 以色列报复行动导致加沙5万多人死亡 约旦河西岸950人死亡 平民占绝大多数[44] - 世界卫生组织称加沙陷入"人为造成的大规模饥荒" 因国际援助遭封锁[49] - 以色列部长称加沙必须"犹太化" 解救人质非战争首要目标 暗示长期军事占领意图[49]
扬之|德以关系:从赎罪到纵容看“国家理性”的真实含义
观察者网·2025-08-02 1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