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抗战胜利80周年)烽烟外的“小城大义”:澳门在抗战中从未缺位
中国新闻网·2025-08-02 21:03

澳门在抗战中的历史贡献 - 澳门在抗战期间人口从15万飙升至40多万,接收了近两倍原有人口的难民 [3] - 粮食短缺导致1942年至1944年大量居民饿死,街头常见"收尸队"运送遗体至氹仔"万人坑" [3] - 镜湖医院等机构全力救治难民与伤员,同善堂每日施粥,普通市民腾出家中阁楼安置逃难者 [3] 澳门支援抗战的方式 -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成立"阖澳华侨赈济东北兵灾会",各界踊跃捐款 [5] - 1937年起,"义"字成为澳门社会关键词,黄包车夫"义拉"、歌女"义唱"、商铺"义卖",所得收入全部捐给抗战前线 [5] - 澳门同胞积极参与抗战,包括廖锦涛、梁彦明、柯麟医生、何贤等代表人物的事迹 [5] 澳门抗战历史资源的保护与传承 - 澳门保存着叶挺故居、冼星海纪念馆、镜湖医院历史纪念馆、同善堂历史档案陈列馆等抗战相关历史文化资源 [5] - "澳门抗战人物群像展"收录近40位代表人物事迹,年底将出版《澳门珍藏抗战时期历史资料丛编》 [5] - 建议将澳门散落的抗战历史资源串联成爱国主义教育路线,传承爱国传统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