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看见美好中国】培育良种“中国芯” 端牢中国饭碗
央广网·2025-08-03 15:07
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发展 - 海南正通过土壤改良将撂荒地转化为常年可种植作物的制种基地,推动种业全产业链发展[2] - 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利用当地气候优势,从加代繁育扩展到常年种子研发,并实现科研集群协同[2] -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时强调良种对粮食增产的关键作用,要求培育自主知识产权优良品种保障粮食安全[2] - 2022年总书记再次考察指出必须将种子牢牢攥在自己手中以保障粮食安全[3] 科研进展与成果 - 谢华安团队培育出耐储存、高产量的水稻新品种,推动实验室成果田间转化[3] - 乔继月团队筛选出耐盐野生稻种质资源,为水稻耐盐碱遗传改良提供关键分子靶标[3] - 基地采用激光雷达、高光谱相机等技术对育种材料实时监测,结合大数据算法加速新品种培育[5] - 全国70%以上已育成农作物新品种经过南繁选育,每年超300万份育种材料进入基地[6] 产业规模与贡献 - 王仕明企业在三亚、东方、乐东建设2万亩科研生产基地,年产600-800万斤水稻种子,可供应300-400万亩大田种植[5] - 南繁基地成为农业科研加速器和种子供给常备库,正加快建设服务全国的"南繁硅谷"[6] - "南繁硅谷"被定位为中国种业的底座,目标是育成更多优良品种实现粮食自主[6]